改變自己 才能創造更大的改變
創業過程有沒有遇到挫折想要放棄?陳惠萍不諱言,創新本身就是一個撞牆的過程,並不是美好的想像,「十個成功,背後可能有一百個失敗的案例」。要突破,第一步必須從自己改變做起,唯有自己改變才能創造更大的改變。
2021年疫情嚴峻,陽光伏特家在推廣「綠能公益」遇到很大的挑戰,陳惠萍沒有退縮,反而在世界地球日當天許下美好的目標,要在2030年達成一百個美好的行動,目前已完成二十個。
「唯有行動,才能解決妳的焦慮」,把目標訂出來,一步一步的走,就是陳惠萍找到力量的方式。第二步驟是她走出台灣、走出舒適圈,參與聯合國氣候峰會,討論地球的未來。
有人稱她為「太陽能女神」,發光發熱。她說,自己比較像是月亮,擷取外在的光芒,尋求大家的支持和認同。她曾經懷疑自己的能力和付出,在捷運上潰堤。明白自己必須修復心情,她給自己一個任務─走訪世界找到自己的價值。
那一次,她帶著陽光伏特家的商業模式拜訪各國,受到很多國家點頭認同,「原來台灣有這麼棒的綠能事業」,回台後,雖然在飯店隔離十四天,她仍開心到久久不能自已。
職場、家庭與自我的平衡
談到柔性的職場變革,陳惠萍分享,女性的永續行動上是一個很大的力量,有報導分析,女性更願意為家人的健康、環保做出選擇,不只是便宜快速,而是為下一代有更美好的未來。
「職場領導,忘記性別這一件事,就是跳出(性別)框架的時候」,創業是在現實世界用行動找答案,或許這個答案不存在世界上,但妳要勇敢跟大家說,那裡有答案,創新思維不見得跟性別有關,當妳忘卻性別,聚焦在解決問題的時候,就是贏的力量。
成為自己的啦啦隊
陳惠萍的孩子都已青春期,過了筋骨勞動的階段。回首過去十年,她一邊寫論文、一邊照顧家庭,認為很多事情可以「外包」,家務可以外包,孩子也可以外包(托嬰中心),外包才可以做好自己,把自己做好才會是一個好女人、好妻子。而唯一不能外包的只有「妳自己」,留一個「Me Time」給自己充電,是一個重要的儀式。
陳芊華和楊雅晴也強調,外包不要有罪惡感,雖然不容易做到,但很多時候,要適度放過自己。
從「任性」到「韌性」,如何敗部復活,找到內心復原力?陳惠萍強調,重要的是,「妳要成為自己的啦啦隊」,女性很容易支持鼓勵身邊的人,現在要反過來,把這份溫柔轉回到自己身上,支持鼓勵自己,「因為自己才是跟妳走到最後的那個人」。
閱讀全文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