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電大戶條款即將上路,企業皆緊鑼密鼓四處張羅綠電來源;官員分析,目前看來企業綠電來源管道大致有三種型態,包括直接向綠能業者簽署購電合約、自行建置綠電,以及購買綠電憑證。
其中,綠電布局又以護國神山台積電最為積極,今年7月就宣布向沃旭能源承購未來20年沃旭在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和西北離岸風場,合計920MW(百萬瓦)裝置容量的發電量,是目前全球再生能源業,迄今簽署規模最大的購售電合約。
除了台積電,國內面板、水泥、造紙等產業也積極搶攻綠電;鋼鐵、塑化等業者也表態已準備好了。中鋼昨(26)日表示,自行發展太陽能以及離岸風電,綠電足以自給自足,電爐大廠豐興積極洽談購買綠電憑證,以符合法令規範。
台泥集團多年前已跨足多項光電、風電案,包括去年底在彰濱線西廠區完成12.1MW的光電加上7.2MW風電,打造全台首座大型「風光共存」的再生能源電廠,接下來也將在台東紅葉興建台灣第一個地熱發電廠。
友達光電過去投入太陽光電,2018年推出一站式服務,整合建置太陽能系統所需模組、零組件及智慧雲端監控平台。友達今年則與國內最大全民電廠平台陽光伏特家簽訂備忘錄,將積極建置太陽能電廠。
造紙大廠永豐餘則在綠電混戰中大打藍海策略,將造紙業所產生的廢棄物拿來發展沼氣發電,2019年已在新屋廠打造全台最大的沼氣發電系統。
無力建置綠電的廠商也可直接購買綠電憑證,經濟部標準局日前公布第二批綠電交易成果,購電企業包括大江生醫、台灣萊雅、台北101及博仲法律事務所六家廠商。